重庆潼南打造“1小时交通圈” 92万人踏着快步奔小康

发布日期:2005-11-29

重庆潼南打造“1小时交通圈” 92万人踏着快步奔小康      文章摘自:新华网 
       
   
    “今年,县上把公路修进我家门口后,我家种的8亩矮株密梨刚到九成熟,重庆和四川的水果商贩就开着车来到我家,将4吨密梨抢购一空,而且价格每公斤比去年高出0.5元,仅买梨一项,我家就收入一万六千多元。"日前,潼南县花岩镇谢坪村梨农吴希俊对记者说,"今年能收入这么多钱,首先得感谢县上把致富路修进了我们农民家。"
    这是“1小时潼南"工程及"村道畅通"工程通车后,潼南千家万户依靠致富路销售农副产品快致富、早致富的一个缩影。 
    过去,潼南交通建设比较滞后。镇乡公路多建于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道路狭窄、湾多、坡陡,人车难行,货物难进,个别边远镇乡到一趟县城,需要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。在潼南15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马帮、板板车、手扶式拖拉机仍是不少地方的主要交通工具,原始的肩挑背扛仍是许多人的运输方式。 
    对接遂渝快速铁路,对接渝遂高速公路,缩短潼南镇乡与县城,潼南县城与成渝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,构筑潼南纵横贯通的交通网络,是加快潼南经济大发展的需要,也是全县92万人民的强烈愿望。2001年底,潼南县委、县政府顺民心、合民意,果断决策,改造镇乡公路,实施"1小时潼南"工程--通过对镇乡公路的改造,使各镇乡政府驻地到达县城的行车时间不超过1小时。 
    在“1小时潼南"工程建设过程中,全县上下同心同德,众志成城,群策群力,万众一心。各镇乡主动请缨,奋勇争先,精心组织筹资金,倾情浇筑民心路;广大干部身先士卒,率先垂范,有条不紊抓管理,铁面无私查质量;广大群众争先恐后,你追我赶,挥汗操作烈日下,昼夜苦战寒风中。去年初,历经18个月的艰苦鏖战,潼南将县城到各镇乡驻地的150公里泥石公路全部改造成了三级混凝土公路。 
    “1小时潼南"工程建成后,极大地促进了潼南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,一些条件较差的地方招商引资工作结出了引人瞩目的硕果,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群众就地就业、就地生财、发家致富。 
    在建成“1小时潼南"工程的基础上,县委、县政府"一班人"又审时度势,提出了实施"村道畅通"工程战略,决心用3年时间,新修和改造全县300多个村的村道公路1200多公里,使最偏远的村到各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通车里程缩短在半个小时以内,实现晴雨都能通客车的目标。 
留言反馈